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音樂作品中的愛
Expressions of Love in Music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振家 
課號
Music3008 
課程識別碼
144 308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10:20~12:10) 
上課地點
文演講廳 
備註
A1:文學與藝術
總人數上限: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Music300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與「愛」相關的各種情緒與行為,不僅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各領域學者所關注的議題。在語言學中,「愛」所衍生的諸多譬喻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以音樂再現愛的感受,或許更為深刻,同時也是更古老的現象,值得仔細聆賞與探索。
本課程將以多數大學生所關切的主題:愛,來介紹各種音樂,包括歐洲藝術音樂、流行歌曲、傳統戲曲、音樂劇、影視配樂……等,彰顯各個品類(genre)的特性,思考表演藝術的功能。其中,華語流行歌曲、傳統戲曲都體現了一些有趣的思維及文化底蘊,從中可以探討潛藏於我們社會中的「情結」。 

課程目標
增進同學們對於音樂與愛的認識,藉此探索音樂形式與各種情緒、概念之間的關係,並且比較古今中外各種表演藝術形式的特質。
在華語流行歌曲方面,本課程將介紹詞曲創作的一些基本概念,幫助學生了解歌曲形式的本質,以及相關的語言學、傳播學議題。對於其他音樂種類的介紹,則希望拓展學生的藝術觸角,培養分析作品的能力。 
課程要求
想要加簽的同學,請選擇以下戲曲的其中一齣撰寫1500字以上的心得報告,分析其劇情結構、角色個性、表演、音樂、舞台服裝、觀眾心理,於3/2上午8:00之前email給本課程的TA劉于菁(hydrodraco@hotmail.com),加簽名單將於3/2下午4:00公佈於課程網頁,名單上的同學可憑學生證至音樂學研究所辦公室(樂學館101)領取加簽單。
(戲曲VCD/DVD在總圖多媒體中心可以借到)

歌仔戲
《殺豬狀元》:唐美雲、潘麗麗、許亞芬主演,天真善良的胡山跟認賊作父的朱文進成為對比,全劇使用許多四句聯,笑料中蘊含閩南語之美,愛情戲的卡漫風格堪稱一絕。
《龍鳳情緣》:唐美雲、許秀年主演,被稱為台灣版的《羅馬假期》,公主厭倦了宮中生活,溜出宮扮成男裝,被一名憨厚男子搭救,究竟公主花落誰家?
《大漠胭脂》:唐美雲主演,南北朝的兵荒馬亂、胡漢融合、異國情調、武戲英姿,正是歌仔戲擅長的主題,命運捉弄下的愛情,尤其叫人低迴不已。
《再世情緣》:郭春美主演,前半場仍是文質彬彬的柳雲卿,後半場卻化身為山賊之子白劍英,一個氣度非凡,一個英勇強悍,深情的唱念口吻令人心醉。
《青春美夢》:郭春美主演,敘述台灣新劇第一人張維賢的追夢旅程,多媒體劇場揉合虛擬與現實,歌仔調、爵士鼓、薩克斯風巧妙混搭,在日本演歌中告別青春。
《刺桐花開》:陳美雲、林美香主演,敘述清代渡台漢人與西拉雅族少女的愛情故事,平埔文化重現舞臺,觸動你我血脈——莿桐花,艷熾熾,雨過折枝,插地即生,落紅雖然褪顏色,餘香裊裊化春泥,來年春到花再開,豔色猶在最高枝。

(一) 每週的指定閱讀材料應在課前讀畢。遵守上課禮儀,不得妨礙他人的受教權。
(二) 在第2-17周,大約每三週至少須在ceiba討論區發表一篇文章,視同作業。貼文內容可以是閱讀材料之讀後感與問題、上課心得與問題。每周的看板會從上課前五天開始開放18天,然後關閉,請同學把握時間貼文。
(三) 同學請假必須循正式管道(臺大學生請假系統),考試請假者請附證明文件,並於考試後四天內補繳書面報告(1000字以上),否則該次考試將以零分計。
(四) 本課程的考試皆不得參考任何資料作答,以簡答題、音樂辨識題為主。同學應於平時聽熟本課程的相關音樂檔案。
(五) 書面報告應根據文獻資料、網路資料及個人觀點進行申論,引用資料必須註明出處。
(六) 對於課程規定有任何疑問請洽授課教師,不得詢問TA。(因為TA無法回答)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14:00~16:0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梅蘭芳紀念館編(1990)《梅蘭芳藝術評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王柏蓁(2007)〈從流行音樂看台灣的愛情價值觀:1998-2007〉,《網路社會學通訊》67。
王國樹(2010)Love Metaphors in Taiwan Mandarin Lyrics since the 90s:A Metaphor
Network Model Approach(概念隱喻網絡研究:以國語流行歌曲之愛情主題為例),臺灣大
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光潛(2008)《談美》。臺北:寫作天下。
吳媺婉(2005)《台灣流行歌曲的修辭藝術1949-2000》,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勝祥(2009)《揭開愛情的面紗》。臺北:菁品文化。
沈從文著,彭小妍編(1995)《沈從文小說選》。臺北:洪範書店。
林幼瑋(2005)《國語流行歌曲中的性愛觀的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軒(2008)《流行音樂副歌擷取與情緒偵測》,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裕敦(2009)《流行音樂之主副歌判別與其情緒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
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媛(2006)《音樂劇的九種風情》。臺北:音樂時代。
席慕德(1995)《舒伯特三大連篇歌曲》。臺北:世界文物。
席慕德(1997)《沃爾夫歌曲集「莫里克詩篇」之研究》。臺北:世界文物。
徐頌仁(1992)《音樂演奏的實務探討》。臺北:全音樂譜。
張慧美(2005)〈流行歌曲歌詞修辭舉隅(上)-以譬喻句為例〉,《中國語文》579: 37-46。
張慧美(2005)〈流行歌曲歌詞修辭舉隅(下)-以譬喻句為例〉,《中國語文》580: 50-54。
曹禺(1994)《原野》(三幕劇)。北京 : 人民文學。
陳佳利、林文主編(2007)《蒐藏︰懷舊與流行的百寶箱》。臺北:典藏。
陳紅連(2009)《高職學生愛情觀與情歌類型偏好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容姍(2012)《「主歌-副歌」曲式及聆聽行為研究—以臺灣的國語抒情慢歌為例》。國立臺
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健銘(2002)《國語流行歌曲中的編曲工作》,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陳樹熙(1995)《音樂欣賞》。臺北:三民。
湯顯祖撰,徐朔方、楊笑梅校註(1995),《牡丹亭》。臺北:里仁。
黃毓萍(2008)《大學生選擇音樂作為分手調適之效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顗穎(2003)《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青青(2010)《沃爾夫的歌樂世界:《義大利歌曲集》鋼琴詮釋》。臺北:全音樂譜。
劉洪濤(2009)《沈從文小說與現代主義》。臺北:秀威資訊。
劉虹麟(2005)《以國語流行歌曲進行兩性情意教學之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劉婉俐(2000)《影樂、樂影-電影配樂文錄》。臺北:揚智。
劉曉燕(2006)《台灣流行音樂歌詞中的兩性圖像(2002-200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
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慕羽(2004)《百老匯音樂劇》。臺北:大地。
蔡英俊(1990)《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
蔡振家(2011)《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蕭蘋、蘇振昇(2001)〈揭開風花雪月的迷霧--解讀臺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世界
(1989-1998)〉,《新聞學研究》70: 167-195。
簡妙如(2001)《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佳珣(2006)《音樂在失戀復原效果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蘇振昇(1999)《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價值觀:1989-1998》,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Bourne, J.著,張馨濤譯(2003)《歌劇人物的故事》(Who's Who in Opera : A Guide to
Opera Characters)。臺北:商周出版。
DiGaetani, J. L. 著,潘罡譯(2001)《歌劇的饗宴》(An Invitation to the Opera)。
臺北:萬象。
Dukes, R. L., Bisel, T. M., Borega, K. N., Lobato, E. A., and Owens, M. D.
(2003). Expressions of love, sex, and hurt in popular songs: a content analysis
of all-time greatest hits.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40: 643-650.
Kövecses, Z. (1988). The language of love: The semantics of passion in
conversational English. Lewisburg, Pa.: Buckwell University Press.
Lewis, C. S.著,梁永安譯(2012)《四種愛:友愛.親愛.情愛.大愛》(The Four
Loves)。臺北:立緒。
Parsons, J. (ed.) (2004).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Li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erer, K. R. (2005). Which emotions can be induced by music? What a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how can we measure them? 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 33: 239-251.
Schonberg, H.著,陳琳琳譯(1992)《歌劇・歌曲・華爾滋》。臺北:久大。
Sternberg, R. J., and Weis, K.著,李朝旭譯(2010)《愛情心理學》(The New
Psychology of Love)。北京:世界圖書。
Strongman, K. T.著,游恆山譯(1996)《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透視》(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Theories of Emotion in Perspective)。臺北:五南。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討論版上的貼文 
45% 
本課程注重平時對於上課內容的理解與思辯,此項評分參考ceiba討論板中的貼文數量與品質。貼文數量合乎規定者(整學期貼文六篇),此項分數至少會得到60分。 
2. 
書面報告 
20% 
在1-16週的內容中,自訂主題撰寫2000字以上的報告,書面報告請繳交WORD檔,若檔案太大或有兩個檔案(音樂創作 & 創作理念),請上傳壓縮檔(*.zip)。遲交一天扣20分。引用文獻或網路資料必須註明出處。以歌曲作品DIY代替者,應上傳MP3檔及繳交800字以上的創作理念。同學所創作的歌曲必須跟LOVE有關,各種類型的LOVE都可以,包括愛情、友情、親情、鄉土之愛、生命之愛.....,歌曲的曲式、曲風、配器、形式都沒有限定,歌曲長度必須要超過兩分鐘,歌詞與音樂可以參考其他作品,但還是要有自己的創意。(無歌詞可,但需要在創作理念中特別做說明) 
3. 
期末考 
20% 
範圍包括9-17週的內容。 
4. 
期中考 
15% 
範圍包括1-8週的內容。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簡介、古老的情歌 
第2週
2/29  放假 
第3週
3/7  德文藝術歌曲中的愛情 
第4週
3/14  流行歌(一):主副歌形式的前世今生 
第5週
3/21  流行歌(二):歌詞與旋律 
第6週
3/28  流行歌(三):編曲、歌曲結構、聽眾情緒反應 
第7週
4/4  放假 
第8週
4/11  流行歌(四):語言、譬喻、意象 
第9週
4/18  期中考、崑劇〈尼姑下山〉 
第10週
4/25  才子佳人之外:現代川劇《金子》 
第11週
5/2  京劇《四郎探母•坐宮》 
第12週
5/9  歌劇《藍鬍子的城堡》與蒐藏行為 
第13週
5/16  出軌與調戲:輕歌劇《蝙蝠》 
第14週
5/23  《幻想交響曲》中的愛情 
第15週
5/30  電影配樂中的愛情表現(來賓:梁啟慧) 
第16週
6/6  影視與動畫中的配樂及歌曲 
第17週
6/13  吉普賽女郎之愛:《卡門》、《鐘樓怪人》 & 歌曲DIY成果發表 
第18週
6/20  期末考